五年級第一課學到" What is he doing?"
教完單字(兩堂課)和基礎的" What are you doing?" " I'm sleeping." ,確定小孩都明白-ing的情境和意義,也習慣要在單字後面加上ing之後。才真正進入" What is he/she doing?" " He/ she is studying." 的練習。
因為我們的一週兩堂英文課都擠在同一天,常常過了一個星期之後,回到班上小孩又大概忘了幾成。吃過幾次「小孩完全忘記」的虧以後,我一開始都會先複習一下。
複習活動:
1. 閃卡念單字—> 卡片貼在黑板上。
2. Which is missing? 小孩閉上眼睛,之後睜開眼,看看我偷偷拿掉了哪張卡片(不用玩太久)
3. 拿下卡片再次念單字。
4. Give me a sentence! 小孩說這個遊戲叫「讀心術」,他們要先問我問題" What are you doing?" 之後,才能舉手,用完整的句子" I'm studying." 猜猜看我手裡拿的是哪個卡片。
進入新句型:(肯定句—>問句)
1. 請一個小男孩上台,讓他看圖片對全班比手畫腳,指著他問全班"What's he doing?" 提示小孩要用"He is..."回答。(因為他們已經具備"I'm..."的知識,所以很很快就能舉一反三)
2. 換成小女生上台,問全班"What's she doing?",一樣提示小孩要用" She is..."回答。
3. 玩過幾次,感覺小孩都了解情境、熟悉肯定句以後。再慢慢引導他們和我一起說出問句"Everybody, he is a boy, so...what's he doing?" 因為前面的過程中,小孩已經聽我問過很多次問句,所以也很容易朗朗上口。
練習新句型:
讓小孩分組玩PPT活動。一樣是利用遮罩,把圖片關鍵遮起來,問小孩" What's he/she doing?"
我的問題只講一次,所以小組必須很專心聆聽,這樣他們才可以確定要用哪一個人稱回答問題。
我要求整組要討論出一個共同的答案,而且要用整齊、好聽、完整的句子回答。就不會有人沒事做、當觀眾,或是永遠都只有一個領袖人物回答問題的狀況。
每次有小組答錯,就掀開一到兩個遮罩,讓其他小組再說說看。然後再一起看答案,讓全班再回答一次問題。
小孩似乎很喜歡這個活動,每個人都可以投入在「解謎」的過程。有一些一看就很明顯的圖片,就乾脆讓他們一起回答,再一起給予獎勵。
我也特別觀察了答錯的小組,看看他們知道解答後會有什麼反應。一開始有點擔心他們會不會覺得挫敗或是「忌妒」另一組答對。結果反而看見他們更加投入的眼神,彷彿是在說「喔!原來是這個!我怎麼沒有想到!」,然後再以更積極的態度面對下一個問題!
原來是這樣,原來只要規則清楚了,我們根本不用擔心小孩會不會因為失敗,而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覺。有時候,都是我們大人自己因為害怕而過度保護,甚至因此打破自己訂定的規準,反而讓其他小孩覺得不舒服、不公平了!
歌曲加深印象:
有時候我會把這首歌放在課堂一開始當做引起動機,更多時候,我會把它放在新句型練習之後,當做總結,再次加深小孩的印象。
上星期放這首歌給小孩聽的時候,竟然有幾個小孩自己坐在位子上搖頭晃腦起來,乾脆請他們上台動一下。
這群小孩真的很可愛!要給他們看南瓜先生的卡通居然不要,吵着說這首歌比較好聽要再聽一次!還把教室瞬間變成演唱會,唱跳完還有人自動給予掌聲。大家都好開心!
示範邊念邊寫:
最後,提幾個問題,確定小孩知道問題和答案的意思和情境(甚至用中文翻譯出來,因為總還是有些小孩需要這一層面的照顧吧,我想)
然後,再帶著他們邊寫邊念地再一次複習句子。要求小孩在自己練習書寫的時候,也要邊寫邊念(這是我在一個研習上學到的。以前我很少示範小孩怎麼寫,或是示範邊寫邊念這件事。總以為他們已經寫過這麼多英文句子,應該知道怎麼做了吧!結果卻發現,在課堂上示範一次以後,小孩的作業狀況真的變得比較理想、符合我的要求,我便不需要再另外花時間一個個改正。原來一個教學安排的小變化,會帶來這麼顯著的改變)
個人書寫練習:
請小孩把我在黑板上示範的句子抄寫在自己的作業簿上。回家作業就是直接再練習一次上課書寫的內容。觀察小孩有沒有一邊寫一邊念出聲音來。
我發現,這幾次安排書寫練習的時間都太接近下課了,常常沒寫多久就到了下課時間。所以應該要再早一點進行這個活動,盡量不要因為我時間安排不好而拖到小孩休息的時間。
不過,如果明明時間很充分,卻還是沒辦法在時間內完成作業的小孩,就請他下課留下來繼續完成。這是我在以前國語文課輔時學到的事。教學的時間很寶貴,我們不可能為了少數人停下前進的腳步,所以應該要更果斷一點,該停止的時候就停止,進行下一個活動,沒有完成的人,請自己利用下課時間完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