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12月7日 星期六
【歌曲】Everything at once
去年在新北市樂利國小研習時,講師Caroline分享了許多將英語流行歌曲融入教學的例子,Lenka的這首Everything at once就是其中一個。
之後,我也開始嘗試把流行英語歌帶進我的英語課,學生反應都不錯。
這學期,六年級教到" I am tired."這樣帶有形容詞的句子。想要擴充多一點形容詞給小孩,更想讓他們體驗不同形容詞搭配不同名詞會產生的效果。於是,也把Lenka的這首歌拿來在放延伸活動上。只是,除了讓小孩聽歌填詞之外,我還花了一點時間讓小孩認識歌曲裡出現的動物和物品,讓他們預測歌詞(這些物品會和什麼形容詞搭配)
第一次嘗試的時候,沒有設計預測專用的學習單,只是直接讓小孩把預測的答案填進歌詞裡,所以沒有達到我要的效果,有些小孩也直說不想預測,想直接聽歌填詞。
在第二個班級實作的時候,我就多設計了一份預測單。並且把形容詞的意思直接附在學習單上,省去小孩抄寫意思的時間(畢竟重點不是這個)。這次效果比上次的好多了,不過似乎因為字詞量太大,耗費了不使少時間,也讓某些小孩選擇放棄。
最後,在幾次不太成功的經驗後,幾經修改,終於看見班上每一個小孩都認真在探討該什麼動物或物品適合用什麼形容詞。我不用特別要求小孩要聽我講解字詞的意思,他們為了要找尋答案,多半主動詢問、主動與人討論。
以下是我修改方式的整理:
1. 把原本要小孩預測、填寫的內容大幅縮減,讓我們能有時間更專注在要達到的目標上。
2. 從原本個人預測(開放討論空間但不要求),變成先個人預測➜再小組討論出共同答案。防止參與度低、成就感低的小孩放棄。
3. 因為這首歌本身連音很多,速度很快,有時候我會一句、一句停下來讓小孩有辦法反應。
預測的過程,讓小孩更迫切地想知道答案。聽過許多不在預期中的聲音、調整過很多次方法後,我終於聽見有小孩開心地喊「耶!我預測對了!」,而不是「放棄!放棄!」了!
***
分享我幾次修改過後的作法:
I. 說明規則、呈現動物和物品的PPT、個人預測歌詞
1. 讓小孩明白任務,呈現事先準備的PPT。我把PPT直接變成影片檔,發現這樣可以讓呈現的過程更加順暢。
2. 不要一次呈現所有的名詞,大約一頁預測完、再預測一頁。
3. 先讓小孩個別把預測的形容詞+名詞搭配寫下來,因為實在太難決定了,允許在這個階段,一個名詞可以搭配兩個預測的形容詞。
II. 小組討論
1. 發給一組一張小紙片,明確告知書寫方式。
2. 小組討論出最後唯一的答案(一個名詞只能選一個形容詞搭配)這時候,會發現許多小孩對同一個名詞有不同的搭配見解,有人會說「應該是strong bear吧!」,有人覺得是「fast bear」...,總之,討論也是一個分享的過程、妥協的過程,最後他們會有一個彼此都同意的答案。
P.S. 強調字詞的搭配沒有唯一正確的答案,只是我們的任務是預測歌詞,否則再天馬行空也無紡。
3. 小組交出答案
III. 聽歌(對答案)
1. 學習單的第二面是歌詞填空,讓小孩各自聽歌填寫歌詞。(有時候我會一句、一句暫停歌曲,讓小孩有時間反應和書寫)(也可以將填寫歌詞改成圈出歌詞,也許能減少小孩負擔)
2. 最後,再播放歌曲MV給小孩欣賞。
***
經過這麼多關卡,其實也算是在暖身,當小孩終於聽到歌曲的時候,他們都會恍然大悟驚嘆說「喔!原來是這一首!」、「喔!這首我聽過!」。也因為想要知道剛才預測的到底對不對,就會更自動、更專注地聽歌詞、填寫答案。心態不會是被動的覺得...反正就是一張學習單、反正我們來把它寫完就是了...。
其實這種延伸的活動,我通常不會要求小孩一定要寫完來給我檢查、甚至也不會拿它來打分數。有些小孩放棄是因為他的確做不到,不是他故意要放棄給誰看。就算一直在他旁邊堆着笑臉鼓勵說「加油!」,根本是一點用處也沒有。不如換個方式,給他們一些夥伴,讓他們至少參與、至少聽見了歌曲。
我們做這麼多,不就是想要打開小孩的世界而已。如果有一天、有一個小孩,會因為我給的某首英語歌,而喜歡上某個歌手、而去聽更多英語歌、而變得更喜歡英文,那就值得了。我們又何必逼著小孩去表現他們還做不到的表現呢?
我一直相信,「喜歡」是最大的原動力。但這世界上的任何精熟,到底是先有「喜歡」,還是先有「努力」,也許根本是雞生蛋、抑或蛋生雞的問題,沒有答案,而且答案也不是重點。唯一能確定的是,也許我無法逼迫誰去努力,但我可以製造許多變得喜歡的可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