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2日 星期五

【班經】正向的親師溝通工具

學期末,我收到一些家長在孩子的口試單回饋上,給了我一些不錯的回饋。像是,謝謝我引導孩子聽課外歌曲、引導孩子喜歡學英文,謝謝我的用心。













我也會在請學生完成訂正的便條紙上,看見家長寫給我的留言,告訴我他不知道要怎麼訂正(家長有嘗試要幫忙督促,但因為不清楚作業內容,所以不知道怎麼幫忙)

或是,有家長會留言告訴我,孩子沒有完成作業是因為對自我要求太高、寫字都要寫很久,所以可能這份作業會遲交(後來孩子還是準時繳交作業,而且品質很好)。

也會有家長留言向我反應,不知道作業的課外歌曲要到哪裡聽。

當然,也會有家長在聯絡簿上溝通小考的評分方式、或對於作業的扣分有疑慮。

但我都能順利地與家長溝通,安穩地度過。

我想,是因為平常的累積,讓家長覺得我很用心;更是平常的累積,讓我能在有需要親師溝通時,更加順利。

作為科任老師,我們不像導師那麼頻繁地與家長接觸。如何讓家長感受到我們的用心,其實是有技巧的。


以下,整理幾個平時與家長溝通的工具:


☑︎ 每個單元的作業單

☑︎ 期初、期中家長通知單

☑︎ 作業登記表、習作登記表

☑︎ 期中、期末口試單

☑︎ 提醒便利貼


________________




一、每個單元的「作業單」


這學期,我第一次參考網路上張倩玲老師的作業單設計,在自己的英語課使用一週三格的作業單。作業單上會列出:當節課的上課進度、當節課的紙筆作業、要聽的課外網站歌曲、預計小考的內容。

像是這樣:




雖然為了預先設定好每個單元的進度、每堂課要做的作業...花了我不少時間,每堂課也必須抽出一點時間來檢查學生家長簽名。但一個學期實施下來,我覺得這個作法蠻好的,因為:


1. 學生方面:養成學生自己掌握學習進度的習慣。

在作業單上,我會預先設定好每堂課要上的進度、每次要小考的時間。有些學生真的會去閱讀上面的事項。幾次下來,有些學生會很清楚現在是第幾週、現在是這個禮拜的第幾堂英文課...,學生會更意識到自己有在學習。

有一種每一週、每一堂課都在學習英文的感覺、一種累積的感覺,時間不是白白流逝掉的。


2. 老師方面:為了設計作業單,會更周詳的安排課程、作業,也會更全面地檢視每個月的行事規劃。

像是,之前我有很多天要去參加「新北市英語講師班」,必須由代課老師上課。我會在作業單上特別註明當天是代課老師上課,讓學生有心理準備。或是,有些班會碰到運動會補休、國定假日,進度需要特別調整留意,我也會在規劃作業單時,更仔細的思考安排;當然,計畫也有趕不上變化的時候。偶而如果有要微調的事,我就直接在課堂上請學生修正。


3. 家長方面:清楚自己的孩子在英文課學到的內容、回家要完成的作業、要聽的線上歌曲。也能從作業單的安排,感受到老師的用心。

每單元作業單最上方,我會簡短說明一些我觀察到的事情、需要家長協助的地方...,也算是親師溝通的一環。如果學生有每次上英文課都確實做作業、給家長簽名,家長會很清楚孩子在英文課學到了什麼。甚至有些家長會在作業單上留言給我,告訴我網站上有哪首歌找不到連結,或是孩子無法完成作業的原因...。


作為科任老師,有時候上課時聯絡簿不一定會在學生身上,加上如果要讓學生做一些比較特別的作業(像是聽網站課外歌),用聯絡簿不一定能說明清楚。我覺得作業單是個蠻好的方式,可以更清楚地和學生、家長溝通。


這是學生的作業單:





________________


二、期初、期中的家長通知信


除了期初家長通知信,我還會在期中(大約家長日左右),再發一張期中通知單,主要是針對期初通知信上家長的留言和困惑做整理和回覆。

像是,有家長在期初通知信回饋上寫:不了解作業單、各式表格(作業登記表、習作登記表)貼在哪裡、要做什麼。我就針對這個問題再整理更清楚的說明讓家長了解。

像這學期,還在期初發生一件烏龍,有家長誤以為我派了一堆罰寫給孩子,氣得打電話給導師投訴,後來才發現孩子口中的「英文老師」根本不是我,是外面補習的英文老師。因此,我就直接在期中通知信上說明我的獎懲原則:我不會讓學生有大量的罰寫,或過度的處罰,請家長和孩子放心來上英文課。

我相信,適度的溝通和說明是有幫助的,能讓家長更了解你的上課方式。


________________


三、作業登記表、習作登記表

我在作業本和習作第一頁,都有貼「登記表」。上面記錄學生每項作業的繳交狀況、訂正情形、分數,至少會在期中成績和期末成績結算時,請家長簽名確認。

看見學生有明顯進步的地方,我會用文字加以描述和鼓勵。

像是,從作業登記表上,可以明顯看出這個孩子期初的時候,作業比較潦草,也經常沒有按時完成訂正(打三角形的部分代表沒有確實訂正)。而期中過後,孩子的作業字跡變端正了,也能確實完成訂正。

我看見了,特別用螢光筆,把他變好的地方標記出來,寫下:「作業表現進步很多...我看見你好的改變!」

即使家長沒有回應,但孩子看見了、家長看見了,他們都會看見我給的正向回饋。




陳志恆心理師在«正向聚焦»書上有一句話:「正向聚焦最大的功能之一,是讓一個人的努力被看見,而願意繼續嘗試下去」。

這個孩子為什麼願意改變自己的字跡呢?

真實的原因我不確定。

我只記得他的字跡一開始真的很潦草,有一次我發現他的字跡進步一點點了,就在那份作業旁寫下:「字跡變好了!繼續保持!」

我看到,他收到作業以後,大聲地讀出我寫給他的話。

之後,他的作業越寫越好。

孩子需要被看見——即使是一點點進步,也需要被看見。


作業登記表、習作登記表,幫助老師記錄孩子一份份零散的作業狀況,我也會教孩子如何檢查自己的作業狀況,像是如果發現有三角形,就代表那一頁沒訂正好。

作業登記表和習作登記表,也能讓家長了解孩子的作業、小考表現。
*作業登記表也包含小考成績的登記

甚至,我只在計算成績的時候,只會採計作業登記表、習作登記表上的成績,原因是:這些成績平時都有紀錄、都有明確的計算方式,並定期告知家長。如此一來,家長對自己孩子的成績有個底,不會拿到期中、期末成績單時,才發現自己孩子的成績怎麼不如預期。

此外,我避免計算「態度」成績,作業登記表、習作登記表上的各項成績都是客觀的、有憑有據的,我認為這樣比較好。所謂的「態度」,很難評量,也可能受到教師自己主觀印象的影響,我自己會盡量避免。如果孩子「態度不佳」,我們在課堂上盡可能教導他、影響他、提醒他就好,何必一定要扣他分數才算發揮教育功能呢?



________________


四、期中口試單、期末口試單


期中考、期末考前的一個禮拜,我會進行複習考和口試。

口試單會提前發給學生帶回家準備,也當作考前複習(最慢會在週末前發給學生)。

有些學生會請家長幫忙模擬考,家長也因此知道英語課正在做的事、孩子學了什麼。

考完口試,我會請學生把打上成績和寫上回饋的口試單帶回家請家長簽名,並請家長寫點鼓勵的話回饋孩子(文字回饋我通常是用勾選的,有特殊好表現會特別自己手寫)

這些機制,都可以讓家長知道孩子在英語課的學習狀況,讓家長感受到英語老師真的有在做事。



________________


五、提醒便條紙

大約每個單元結束、大考以前,我會再清查學生沒有完成訂正和簽名的地方,用便利貼明確寫上要補訂正的頁數、要補簽名的頁數。

便利貼我會用很黏的那一款,避免脫落。

在溝通的時候,「明確」很重要。尤其家長沒有來上課,學生回去可能也轉達的不夠清楚。如果能很清楚知道要補簽哪裡,那就比較容易完成——達到你想要的結果。

舉我文章一開始的例子,家長有意願督促孩子完成訂正,只是不知道該怎麼做。如果家長能更清楚知道我的作業內容、作業要求,是不是就完成度更高了呢?

在此,我們不需要去想「家長為什麼不主動關心孩子課業?」、「孩子怎麼都不知道要訂正什麼還要我提醒?」,聚焦在「如何幫助彼此達到預期效果」就好了。

這個小小的便利貼,雖然要花我一點錢,但真的很方便。我能一眼掌握學生還沒完成的訂簽進度,不用再東記一項、西記一項,很有效率。

還有,為了不讓學生感到「貼這個很丟臉、會被罵」之類的負面效果(如果有負面的感覺,就可能會把便利貼偷偷撕下來,衍生其他問題),我會花一點時間和學生溝通,這個便利貼「是為了提醒你、不是要處罰你」,也盡可能不要責備被貼便利貼的學生。






________________


最後,用一段我很喜歡的話做結尾:




(圖片取自網路)



我們在課堂內、課堂外,所做的一切,都只是為了「教會孩子」。我們可以選擇用各種方法,讓學生明白要完成的學習和作業、讓家長看見我們的努力和期許。

如果假設孩子只是不知道該怎麼做對,我們就願意教他如何做對。
但如果假設孩子是故意不做,我們就會想要處罰他的行為。
為何人們都傾向相信處罰才會使人改變?

雖然不像導師會頻繁的和家長接觸,但一整個學期家長都在不同的作業、資料上看見你的安排和點滴的隻字片語。

你沒有在孩子沒完成訂簽的時候,寫一堆紅字在聯絡簿上要家長督促孩子,反而是留下便條紙,讓家長知道可以怎麼做;你在孩子有一點點好表現的時候,用文字回饋讚美。

如果你是家長,會不會感受到這個老師有溫度?

作為科任老師,我們不像導師那麼頻繁地與家長接觸。如何讓家長感受到我們的用心,其實是有技巧的。

而那個技巧,就是用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