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3日 星期二

【觀課】Johan老師的第一天


學校用強化模組方案申請了一個外籍教師Johan來和孩子們上課。我與她搭配的方式大致上是她負責前半段的聽說教學,我負責後半段的讀寫。

一開始其實有點擔心這樣的安排會帶來太多變化,但後來想想,讓孩子有機會可以接觸外國人(雖然Johan是華裔,所以看起來和我們沒什麼差別)是非常棒的體驗,所以最後反而很期待Johan的到來。




事實證明,打開教室讓其他老師進來,真的是利大於幣,因為我能趁這個機會看看別的老師怎麼教(更何況Johan有多年補教經驗,非常能感受孩子的學習狀況,然後適時做立即的調整),也可以多學習全英語上課的用語和技巧。

也因為有了個外籍老師在現場,我深刻體會「用英語教英語」的好處和成效。也許孩子一開始不太習慣,但他們反而會因為不知道、想知道老師在講什麼,而去猜、去翻課本找答案。我就親眼看到幾個孩子因為老師不斷在講" jeans, pants..."而好奇去翻課本、對生字,或是偷偷小聲地詢問坐在旁邊的我。以前在大學的時候,教學專書裡面就提到最棒的引起動機就是讓孩子遇到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就自然而然地學會英文了(上課讓孩子玩大量有趣的英語遊戲就是這個道理)

常常我們怪孩子不會從脈絡中「猜測」語意,只習慣依賴中文翻譯。可是如果你看見孩子在全英語的環境裡,不由自主地去猜、去問旁邊的同學,就會明白,猜測和好奇就是孩子的天性,而「猜對」本身就是最棒的獎勵—我可以看到那些能理解老師說的英文是什麼意思的孩子臉上的表情是有多興奮、驕傲,這種成就感本身就比給他什麼糖果、什麼分數更加吸引人。

也許有人像我一樣,擔心弱勢的孩子不懂英文該如何學習。但用一句老話來說「他們會習慣這些」。孩子會在情境中,慢慢地把關鍵字「撿起來」,就算真的沒辦法,他自己會去問旁邊的同學。更何況,要聽懂英文本來就不見得需要聽懂一句話裡面的所有生字。且老師教學的內容多半還是不斷用各種方法重複主要生字或句子。如果因為擔心,而不敢放手,那就太可惜了。

***

就像我一開始說的,我希望自己也能趁這個機會學習其他老師的教學,所以我打算像這樣,把看到的、反思的,都記錄下來:

1. 簡短、有效的引起動機

五年級今天的進度是What day is today?單元的生字。我從來沒想過有這麼流暢、簡單卻有效的引起動機,Johan老師一開始就讓我學到重要的一課,她是這樣引起動機的:(J: Johan, S: students)


J: Good morning! Everybody! How are you today?
S: So-so, fine....
J: Look! How's the weather today?
S: It's sunny.....
J: You know that today is sunny but do you know what day it is today?(引入主題)

See~!多棒的引起動機!有復習到之前學到的句子,還直接對焦到教學主題!短短幾句話就搞定,厲害!抄筆記學起來!

2. 直接從「字」開始教學

Johan老師沒有像之前我花比較多時間做生字教學(大約2節課,1節專注在字音與字義,1節專注在拼字),用短短1節課就讓孩子練習過拼音,我想原因就在於她其實沒有花太多時間琢磨字與圖的配對,直接從字開始。也沒有花太多時間玩遊戲。所以可以比較專注在拼字和字的使用上。

我不太確定是否真的可以不強調字與圖的關係,於是問了Johan她是否不常使用圖卡。她說,這要看狀況,如果現場有實物的話,她會直接使用實物(像是今天六年級教到jeans, pants...她就完全不用圖卡)因為她覺得用圖卡會讓孩子混淆,就像她兒子在學會red以後,看到任何紅色的物品都會叫它red。我認為的確,如果現場有實物的話,這樣做會比較貼近真實生活。只不過還是要注意孩子是否真的抓到老師說的意思,所以還是要看孩子的反應和表現。

3. 字的使用
「字的使用」也是學習單字時十分重要的事情,否則堆了一堆單字,而不知道要怎麼放在句子裡,學了也是白學。所以我的做法和Johan老師一樣,都會把單字丟到句子裡讓孩子練習。只是比較不一樣的是,我會使用比較簡單的、孩子學過的句型。而Johan老師則是直接使用單元的新句型。之前總是擔心比較多,希望孩子的認知負荷不要太大,所以不會在教生字的時候還教新的句型,不過今天看起來,孩子還算反應蠻快的,看來我可以再挑戰他們一下了!


4. 特別花時間在難字上
在拼字方面,Johan老師會把比較難的字,例如Wednesday拿出來特別多講幾次、活動也會針對比較難的生字練習。

像是下面的圖就是她和孩子在玩生字接龍的遊戲(孩子輪流念一個字母,直到拼出老師指定的生字為止,但遇到指定的字母則不能念出聲音,要用拍手代替)



(和孩子玩生字接龍遊戲)

5. 接龍遊戲遇到的困難
我覺得拍手這一招還蠻好用的。但我比較不傾向在大班中進行類似的活動,因為旁邊有一半的人都聽不見對面在講什麼,也容易造成發呆的後果。

6.個別練習遇到的困難
後來的句子問答也會遇到同樣的狀況,如果老師要一個一個聽孩子的回答,就勢必會讓另一半的孩子處於閒置的狀態。所以我習慣的做法還是會讓孩子先做分組的問答,到了下課前5-10分鐘,孩子有書寫練習可做的時候,再讓孩子輪流過來練習口說。不過既然我們有兩個老師同時在現場,我和Johan決定,我們可以一人負責與一邊的孩子對答。

7. 有系統的生字教學
前幾天才在《親子天下》看到徐葳老師說,台灣的英語課堂較缺乏讓孩子「有系統的學習單字」。今天就看到一個很棒的歸納方法,在shirt, pants, dress, skirt, jacket...生字中,有的是複數,有的是單數。Johan老師把這些生字隨意擺放,故意把dress, shoes, pants三個字擺在一起,問小孩說,這後面都有s,所以可以歸為一類?小孩說no, no, no,然後她再問他們原因,也許孩子不能用英語完整地表達,但可以看得出來,他們理解其中的差異。

我一直希望英語課堂可以讓孩子動點腦、多點思維、少點複誦,而Johan老師為我示範了該怎麼做。


(引導孩子做單複數歸類)

❉ 省思:
一開始,Johan老師教完、輪到我上場的時候,我顯得有點綁手綁腳、沒有信心。但幾次以後,我發現雖然可以學習對方的優點,也不代表我的教學完全沒有優點,所以我不用覺得彆扭,就敞開心胸,展現原來的樣子就好了。

我發現我的特點就是比較為弱勢的孩子著想,怕他們聽不懂、學不會,所以總是不斷用各種方法練習,或是調整難度。但如果太過「替他們着想」,就反而阻擋了他們進步。所以難易、輕重拿捏間,要「真的對他們好」。

另外,「用英文教英文」不只是時勢所趨,也不是因為專家學者都這樣推、教育部逐年要求...,而是真的對孩子有好處,是引發興趣、動機的根本方法。(老師說英文,孩子也會跟著開始說英文了)我要讓自己不斷嘗試、習慣在課堂更頻繁地使用它。

Johan老師全程沒有使用計分,孩子就算說了英文、說對英文,也沒什麼「分數」可拿,但大家全都沈浸在上課中,沒有人計較什麼。我突然覺得,也許東西就是你給了他才會有需求,但是否真的這麼重要呢?那也未必,或許該想想我們是否給的太多(因為不相信孩子會自己產生動機?因為沒信心能激發孩子學習興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