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0日 星期六

【省思】線上研習講師初體驗---分享線上課程的Do's and Don'ts



說明:本文分享我參與新北市講師班,擔任新北市英語教師初階研習講師之經驗與省思。
文中出現部分簡報畫面,簡報講綱著作屬新北市英語中心,由多位歷任講師共同編輯完成,並非我個人獨立編輯之作)


7月6日,我完成了個人講師工作經驗中的「第一場線上講座」。

原本參加初階研習講師計畫是要在暑假辦理實體的研習課程,但今年很特別,因為疫情的關係,改成三小時的線上課程,兩小時講課、一小時由學員線上自學(針對講綱內容提問、填寫問卷)。

我負責的是「聽說教學與評量」這個講題,與另外兩位講師合作,分別負責講綱中的三大主軸。也就是說,兩個小時裡,三位講師分別介紹三個主題,扣掉一些必要的轉場休息時間,一人分配到的時間大約就30-40分鐘——我們要在寶貴的30-40分鐘內,把課程有效地在線上呈現給大家。

說實在的,一開始要改成線上課程,我內心實在很抗拒,因為我還必須同時在家照顧一歲的孩子,孩子的突發狀況很難掌握,實在不確定自己能否做好這個工作。

有一天,在參與一次線上會議時,我看見有老師把小孩抱在懷裡,就開始報告起自己的會議內容。這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和勇氣,我何不像她這樣,如果孩子真的在同步上課時爆哭了,就把孩子抱在懷中...?

雖然看似一個很簡單的解決方法,我卻花了一段時間才想通。甚至還刻意安排了幾次小孩也在旁邊的會議時間,試看看自己有沒有辦法Handle...

一點點、一點點地嘗試,就像孩子學走那樣,漸漸地我也有了跨出去的勇氣。

________________




當天早上7點半起床,先幫孩子泡奶、餵奶,為自己盥洗更衣,把小狗帶進柵欄待著、把小孩帶到客廳跟著...。 

8:30,準時點進會議室,準備9:00開始的線上研習講師工作。 

已經有幾次實戰經驗的我,面對線上工作、在家工作,還是十分緊張...無法自己控制的因素實在太多了...資訊工具的使用、網速的穩定度、小孩的狀況、小狗的狀況...,我幾乎像完全沒做過的新手一樣緊張,在還沒輪到我上場的前半個小時裡,不斷調整呼吸。 

但所有的緊張,在一上場那瞬間都好了。我想我真的很享受帶領課程往前走的感覺! 

我花了時間做暖身,為了符合我的主題Listening Activity,

我用聽音版的This or That作為開場活動(不呈現圖片,直接用說的,學員必須專心聽到句子、做出選擇) 

問:Which one do you like? 
1. Work from home 
2. Work at school 

請大家在鏡頭前用實體手比出1或2的手勢,我再挑一些成員開麥分享。 

在這裏,我特別鋪陳,先請喜歡Work at school的老師分享自己的想法。
再請喜歡Work from home的老師分享——我花了些時間在請大家分享自己、聽他們說話、整理他們的想法。 

然後,再拋出問題:

猜猜看,我喜歡哪一種?

Work from home or Work at school? 

果然,答案不盡相同。

會有不同答案的問題,才值得花時間討論和猜測,因為沒人確定它的答案會是什麼,這樣才有趣、讓人想繼續聽下去。 

我說:I like to work at school because while I am working from home I have to work with my kid. 

順勢把鏡頭往下移,帶到我正抱在懷裡的小孩。 
順勢向大家介紹我的狀態——正在工作中的媽媽。 

我再問:Who have to work with your kids? Raise your hand. Let me know that I am not alone! 

喚起大家的同理心,把大家拉到和我同一陣線。 

還真的有不少成員舉起手...這時候,我已經拉攏了一些和我有共感的人。 

我繼續說: 「如果待會大家聽到咿咿啊啊的聲音,那是她的聲音」。 

鏡頭前,我看見大家的笑容。看見大家的笑容,絕對是最有效的降低焦慮的方法之一!

「如果待會聽到我說No, No, No, No,那我是在對她說,不是對你說喔!不是對你說!」 我看見有人笑了出來。 

「如果待會她爆哭,請大家包容。」 

就讓我們彼此相互理解體諒,一起今天的課程。 

然後,我再帶著大家繼續往下一個脈絡走...。


________________


這是值得記錄下來的一個經驗,我跨出了自己的心理障礙,從非同步課程、跨進同步課程,從刻意把工作時間和育兒時間分開、到把孩子帶在身邊工作...。

以下條列分享自己的Do's and Don'ts,這是個人經驗與省思分享,沒有絕對的標準答案喔!

★ Do's 

1. 一定要暖身:

經過很多場實戰經驗,我越來越相信,無論你是在課程的哪一個段落的開場,都需要先暖身! 

暖身,讓大家跟你有互動。 

暖身,讓大家跟你有連結。 

甚至在實體上課時,透過小組活動的暖身,能讓成員之間彼此更熱絡、帶動接下來的討論和發表氣氛。 

從上面我描述的暖身活動中,可以看到大家的笑容,有互動了、有笑容了,就降低了彼此的焦慮。

事後,我們講師群的夥伴跟我說:「你這一段落成員很踴躍」! 

秘訣就是:要先暖身!

2. 互動最大化: 

在準備講綱的時候,就必須同步思考要進行的活動和細節(我甚至會把計時器也放進去)。 
哪一個部分用問答即可?哪個部分要小組討論?哪個部分要用道具實作...,都必須事先設計好。 因為我希望盡可能花最少的時間在講述、最多的時間在實作和互動,所以必須去蕪存菁。 

有三件事情要做到:

 (1) 自己不懂的地方,不斷請教、直到完全理解、能用自己的話說出來——這時候,你會得到一個很精鍊的重點,因為你搞懂了、就能用最清楚、具體、簡潔的話說出來。 

(2) 自己實作教學活動遇到的困惑,一樣去請教、抓出盲點、想到解決的方法,了解一個教學活動設計背後要對應的教學目標——這時候,你會知道教學上需要調整的慣性和盲點,你會知道這是需要拿出來告訴大家、提醒大家留意的地方,因為你犯過錯,所以能用最直白的話點出要注意的地方。 

(3) 思考再三,仍無法想像出實際講課時的畫面,想不到最有互動性的作法、無法具體操作時,就乾脆考慮直接刪掉該部分。 你要留下的是有共鳴、有互動的課程體驗。 

3. 工具最少化: 

這是我自己十分有感的地方,在最初,我也是希望能用一些線上工具,像是Jamboard或Whiteboard.fi、甚至分組討論室...。 

感謝我們這組善於傾聽的講師夥伴,沒有馬上否決。 我就自己去試,私下開會議室、開Jamboard、開Whiteboard.fi、找分組討論功能去研究...,發現的確會有工具切換的問題、使用上不上手的問題,甚至我的普通教育版沒有開通分組討論功能(據說要主管才有幾個試用名額) 

不是說上述的工具完全不能用,而是在考量到: 

(1) 時間緊湊:我們兩小時要講完3個段落,時間抓的剛剛好的話,一個講師頂多能講40分鐘,我其實沒有多少時間能浪費在資訊工具切換、協助成員資訊工具的問題上...。 

(2) 熟練度:我不是一個熟練同步上課技巧的老師,資訊工具的切換上,多少需要時間去熟稔。更別提每位來上課的成員使用不同的載具(平板還需要先安裝Jamboard)、資訊能力不同...,實在沒必要堅持用多種資訊工具來砸自己的腳...。 

於是,我開始以「資訊工具最少化」的方向去設計: 

(1) 我們組長一開始建議我們的「用手比1、2,用手比OX」
這個技巧被我大量使用在我的活動設計中。 

(2) 有必要書寫的時候,直接請成員用紙筆寫答案、秀在鏡頭前。 

(3) 用身體動作來表達,像是歌唱律動、像是沒問題就在鏡頭前比OK手勢...。 

(4) 用不斷呼喚不同成員的名字、請他們開麥分享、開麥回答,來取代小組討論——
一樣能達到分享的效果,請多一點人說出想法,也能產生如小組討論一般的腦力激盪。
(這是我在金蘋果線上研習從講師身上學到的運課技巧) 

4. 把會議室畫面調整到你能看的到每位成員: 

Yes! 每位成員! 

延續前一段的內容,既然互動方式變成了肢體動作、紙條、不斷呼喚不同成員...,這時候,能看到所有成員 就變得非常重要! 

我在前個禮拜召開線上同樂會的經驗給了我很大的幫助,我當時沒有留意到必須在會議室看到每位成員,因此其實在那個當下,我無法看到所有學生的畫面,他們的作答、他們的動作,我都看不到。 

我甚至叫不出所有來參與的學生的名字! 

我感覺不是很好。 如果他們都特別花時間來參加了,就不會希望自己像個局外人,那另外的幾位...(無法容納在會議室視窗中的帳號,系統會顯示「另外的...位」。 

於是當晚,我立刻請教強人珊迪,請她一起到我的會議室討論看看要怎樣做到「一方面分享簡報、一方面還能看到會議室裡所有成員」 當下我們討論不出答案(因為珊迪用雙螢幕,沒有遇過我的狀況) 

後來,我不放棄,一試再試。 終於找到一個解決的方法: 

在同一個電腦桌面上,開會議室的網頁和開好閱讀模式的簡報,把兩個視窗調整成適當的大小(簡報畫面拉到最大,因為要分享到會議室裡,太小怕成員看不清楚)把電腦會議室視窗縮到最小。
然後在會議室裡,只分享「單個視窗」。這樣就可以一個桌面上,同時出現會議室和簡報畫面。
這樣就可以看得到會議室的成員。


成員太多時,就調整網頁的比例縮放,讓所有成員出現在我眼前。
此時,我能看到每位成員的動作、表情和名字(湊近看)



(1) 先在同一個電腦桌面上,開會議室的網頁和開好閱讀模式的簡報,把兩個視窗調整成適當的大小(簡報畫面拉到最大,因為要分享到會議室裡,太小怕成員看不清楚)把電腦會議室視窗縮到最小。 

(2) 然後在會議室裡,只分享「單個視窗」。這樣就可以一個桌面上,同時出現會議室和簡報畫面。 這樣就可以看得到會議室的成員。 

(3) 成員太多時,就調整網頁的比例縮放,調整到讓所有成員出現在我眼前。 

此時,我能看到每位成員的動作、表情和名字(湊近看) 互動上更有溫度。 


5. 指令動作化、給予示範、放慢語速、確認理解: 

把每一個指定盡可能變成具體的動作,像是: 

(1) 看/聽得到的話,在鏡頭比OK的手勢(然後示範一次) 

(2) 請開麥分享(連要開麥我都交代清楚XD) 

(3) 每一個活動都先示範一次、再換成員做。 

(4) 每一個活動都在簡報上呈現指令,讓成員就算聽不清楚我的話、也能透過文字瞭解。 

放慢語速,避免成員因為網速落差聽不清楚我說的話。 

在進行活動前,先確認理解(OK的話,請在鏡頭比OK的手勢) 

當然,速度和該在哪個環節做哪些事,可以自行判斷。 

這段我想說的是,要盡可能讓所有成員都能在我的帶領下、逐步往前。 


6. 看鏡頭、常保微笑:

鏡頭看不到的...我還把要給自己的提醒貼在Classroomscreen上提醒自己,還設定了計時器。看起來很流暢的表現,絕對來自幕後不斷不斷地準備!(簡報講綱著作屬於新北市英語中心,非我本人獨立編輯)



光是看著鏡頭、看著每個人、展開笑容,就能拉近彼此距離。 
It's true! 


7. 演練演練再演練! 

我在停課前,盡可能把我講綱上要分享的活動都試做過,去看如何把一個現有的活動、放進我自己的課程。 

在線上講課前,我自己試過很多次會議室的操作,甚至開了線上同樂會、邀請學生來互動,其實也是當作練習、並從中發現問題。 

沒有人天生一上台就做到最好,我們都要靠練習和經驗的累積。

________________


★ Don'ts 

1. 不要被習慣設限、要掌握自己能掌握的:

在家工作絕對是打破過往工作的習慣、線上教學也肯定是如此! 

不要被過去的習慣、過去的教學方法所侷限。 

像是一開始我覺得自己無法做到邊帶小孩邊完成講課,像是一開始我覺得沒有面對面互動、沒有分組討論,就無法安排活動。 

只能先掌握好自己能掌握的—— 

小孩的狀況,我無法掌握,那我先餵好奶、換好尿布、準備好可以玩的東西和米餅。 

小狗和小孩湊在一起、加上工作,我無法掌握,那我就先計畫好,把小狗隔開在看得到我們的柵欄裡。 

資訊工具和成員的資訊能力,我無法掌握,那我就先設計好不需要不斷切換工具、額外資訊能力的活動。 

網速我無法掌握,那我也就只能放下,繼續講下去...。 

掌握自己能掌握的、放下自己無法控制的,能幫助我聚焦在目標的達成!

2. 不要迷信工具:

網路上很多新穎的工具分享,畫面很漂亮,就像Jamboard一整面排開的感覺超美,令人躍躍欲試。Kahoot即時問答感覺很不錯,也想來一下... 

這些工具不是不能用,而是要更近一步的去想: 
有沒有更有效率的方法? 
有沒有不需要這些也能達到相同效果的方法? 

不要迷信工具! 不要覺得非得加入特定的資訊工具才能達到教學效果!

能帶來互動和溫度的,絕對是人與人的連結! 

我喜歡這麼說:與其學方法,不如學心法!

參加一堂別人的講課,我在看的也是這個,別人如何運課、如何營造互動、如何傳遞溫度...,這些細節,絕對比使用資訊工具的方法,更值得花心思觀察——畢竟操作方法都可以在網路上找得到。

 ________________


謝謝今天有參與的夢N講師Page給我很好的回饋:





「學了很多很重要又很有效率的聽力教學技巧...我很喜歡,而且很喜歡妳演講的步調,清楚明瞭,很享受」。 

好豐富的自我挑戰歷程、好有成就感的一個早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