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0日 星期二

【教學】Follow Me 1 (課本p.14)教學活動


我一直覺得,能有效運用現有資源(課本、習作)是很重要的事。
能活用課本活動、現有的廠商提供的小字卡,也可以讓一堂課變得很有趣。

我目前的版本是康軒Follow Me(三年級),課本p.14有一個活動讓學生畫自畫像,再訪問同學並書寫同學的名字。




在課堂上讓孩子花時間畫畫,我覺得有點浪費...,所以我是前一堂課的尾聲,用剩下的時間說明完p.14要他們做的事情(先畫圖、填上自己的名字),讓孩子用零碎時間先畫(也正好確認他們知道作業該怎麼做),之後做不完再帶回家。

*其實有時候就算帶回家了也不見得有時間做,在課堂上用零碎時間做的好處就是至少不會完全空白,也可以用這段時間,處理訂正或需要其他個別處理的瑣事...(改訂正啊,看補聽的聽讀單有沒有確實補聽啊...之類的,畢竟我們跑班,教室黑板上一直都是英文的聯絡事項好像也不太理想...。我現在都會逼自己一定要在課堂最後留一點時間處理作業的事情)

***

孩子事先畫好自畫像以後,下一堂上課,我不會馬上要他們打開課本進行p.14的活動。會先經歷幾個階段的練習:

一、全班練習:

我會先複習一下生字拼讀、句子(生字—帶入句型),玩個鎚子遊戲。

♥ 鎚子遊戲:很簡單,就是自願的兩位學生上台,個別拿鎚子。全班問What's your name。老師拿圖卡(台上貼的是字卡),全班依照圖卡說:I'm _____. 台上兩位學生聽音敲字卡,並說出句子。

全班問、全班答的好處是,這時候不只台上的人在練習,台下的人也在練習(有事做)

***

二、兩兩練習:

接著,再讓學生pair work。

♥ 猜拳問答遊戲:pair work也用遊戲包裝。讓學生兩兩一隊(依照座位就近安排),猜拳,贏的人問問題,輸的人回答問題。一直玩到老師說時間到為止。

這樣的方法好處是讓學生很明確地知道各自要負責的是什麼。我發現三年級的孩子如果不特別指名誰問誰答,他們就會花一點時間在「討論」誰要先問、誰要後問,比較沒有效率。


***

之後,抽籤檢視一下學生是否大多能說出英文。在這時候檢視的原因,是要確認前次的練習是有效的,並確認孩子下一個活動能有效完成。

我想要就算抽籤也不要讓學生感覺是在考試。所以,我抽籤完,請叫到的號碼起立以後,會請全班問他/她問題What's your name? 被抽到的人回答完,比如說I'm Dory.我就笑著揮手請全班對她說Hi, Dory! 這時候被全班熱烈打招呼的孩子都還蠻開心的。(大概這種狀況只會發生在低中年級?!)

***

三、小組練習:

打開課本p.14,示範如何問答及該寫什麼(如果不說,還真有孩子把這句答案都寫上去,要跟他們說「只寫名字就好~」)

告訴孩子如果組員說不出來,可以念一次給對方聽,對方再複述一次。不教他們處理方法,就很容易出現因為組員不會(或是講的很小聲)就吵起來的狀況...。



(看學生湊在一起學習的感覺真好~不用顧著全班的注意力有沒有在我身上~我的心情也自然沒那麼緊繃了)

***

四、書寫練習:

就算三年級書寫的能力還不像高年級這麼好,很容易會有亂七八糟或寫錯的狀況。但我還是堅持必須讓他們練習寫。

「書寫能力是需要特別拿出來練習的,不是上課很會講,就等於寫得出來」。這其實也是我當年做永齡補救教學時,最深刻的體悟。那時候,孩子玩遊戲都玩得很熱烈,口說完全沒問題。但就是怎麼樣都無法通過紙筆檢測(沒記錯的話,6堂一次檢測,確認孩子的學習狀況,沒通過就不能進行下一課)最後才明白,如果沒有讓孩子練習寫、書寫的練習不夠多,他們的印象自然不夠深刻,也無法將口語連結到文字。口說能力是無法等同於書寫能力的。

所以,課堂最後,我帶著孩子書寫What's your name? I'm ______. 第一次他們跟著我黑板上的示範寫,第二次自己寫一遍。

***

經過將近一個月的「磨合」,感覺我的慢慢小三已經漸漸跟上我的速度了,也開始能在課堂中放進更多教學活動。

課堂常規已經大致底定。

目前的目標是降低作業遲交、缺交率,並能在課堂中有效快速地處理作業缺交、未聽讀的問題(讓孩子知道並熟悉我的處理方法,以後不用多說就知道該怎麼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